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

臺灣文化太有梗?翻譯公司如何把「台味」翻進全球視野

 一間翻譯公司接到一項臺灣設計品牌的委託,要將他們的官網、產品故事與社群文案翻譯成英文,他們主打的是濃濃台味的文化風格,像是「柑仔店美學」、「從鹹酥雞到香氛蠟燭」這種帶著幽默與親切感的詞語,問題來了:這些充滿本地味的句子,該怎麼讓國外讀者也看得懂、甚至產生共鳴?

34398572_l后冠20250730
這不是單純的語言轉換,而是一場跨文化的翻譯考驗,因為臺灣人的日常語言裡,藏著太多只有我們才懂的雙關語、俗語、甚至飲食梗,例如,「你今天有點滷味」這句文案,在中文裡是調皮又富創意,但若照字面翻成 You look like braised food today,不但讓人摸不著頭緒,還可能讓外國讀者一頭霧水。

這時候,翻譯公司扮演的角色就不只是把文字換成英文,而是要重新拆解原意,抓出情緒、文化與笑點的本質,再用當地語言風格包裝出一個一樣有趣、但能被理解的版本,有時候,我們會保留原文加註說明;有時候,會整段改寫,讓國際讀者也能感受到「這品牌很酷、很有梗」,即使他沒吃過滷味也能被吸引。

其實,臺灣創意從來不缺,但真正能走上國際的關鍵,是你怎麼說故事,很多設計品牌、食品業者、甚至文創團隊,已經能做出極具在地風格的內容,可惜在輸出時,若只依賴直譯,就會失去那股文化魅力,越在地的文化,越需要高敏感度的轉譯,而這正是專業翻譯公司的核心價值。

我們在處理這類案件時,常會試著和客戶討論品牌想傳達的情緒、語氣與受眾輪廓,因為翻得準,只是基本;翻得巧、翻得讓人會心一笑,才是真正讓「台味」變得國際的那一步。

臺灣文化的魅力就在於它的多元、幽默與細膩,要把這些翻進全球視野,靠的不是字典,而是理解與創造,找一間懂臺灣文化、又熟悉海外語境的翻譯公司,不只幫你把字翻過去,更能讓品牌靈魂一起傳出去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houguan-translation-services.com/translation/newsinfo-937.aspx

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

工業翻譯哪裡找?技術文件翻譯精準又快速

 在工業領域裡,工業翻譯錯一個詞,可能導致整條生產線停擺,或讓一套操作手冊變得難以理解,無論是機械設備規格書、製造流程SOP、安全操作指引,甚至是維修手冊、零件圖解,每一個詞彙、每一段描述,都關乎效率與安全,因此,技術文件的翻譯可不能「差不多就好」。

很多人誤以為,翻譯只要懂語言就行了,但在工業翻譯中,「懂行話」才是關鍵,像是 hydraulic system(液壓系統)、torque value(扭力值)、die-casting(壓鑄)、injection molding(射出成型)這些詞,如果譯者沒有產業背景或實務經驗,往往會出現錯誤對應或模糊詞彙,更嚴重的是,這些術語如果翻得不準確,可能會讓使用者誤操作,後果不堪設想。

真正專業的工業翻譯,會針對不同產業領域建立術語資料庫,譬如說,汽車業和機械業中對於“bearing”這個詞的用法可能不盡相同;再者,「行程開關」在某些文件中會寫作“limit switch”,但在其他場合又可能出現“travel switch”的譯法,只有長期處理該領域文件的翻譯者,才能知道哪個詞最精準、最常被使用者接受。

14038687_l機械20250512
另外,工業翻譯也特別講求格式與排版一致,不是只有語言轉換這麼簡單,圖表對照、標號標註、單位格式都要和原文一致,尤其在多語版本並行的操作手冊中,每一頁的排版和結構都必須毫釐不差,不然日文版和英文版一對照,就會發現段落跳頁、圖示對不上,現場工程人員根本沒辦法使用。

翻譯速度也是企業常關心的問題,當新機台要上線、產品要外銷、認證報告要送件,文件時間常常壓得緊,但速度和準確並不衝突,只要翻譯團隊有流程、有資源,交件效率照樣可以很高,像是具備翻譯記憶庫(TM)和術語管理系統(Termbase)的翻譯公司,就能快速維持一致性,同時提升處理速度。

現在的翻譯公司,不只提供翻譯本身,也開始提供文件轉檔、格式設計、排版校對等一站式服務,有些團隊甚至支援CAD圖面文字處理、PDF圖層文字提取等功能,讓原本技術門檻高的文件,也能輕鬆進行多語翻譯,這對於那些擁有大量零件說明書、工程流程圖的製造商來說,無疑是一大便利。

選擇工業翻譯服務時,建議找有產業經驗的團隊,並詢問是否有類似案件的處理紀錄,有經驗的翻譯公司通常會針對客戶提供專屬詞彙庫,確保文件統一性,也能提供事前諮詢,協助釐清資料格式與交件時程。

若您正在找一間能處理大量技術文件的專業翻譯公司,不妨從是否有機械、電子、半導體、能源等專案經驗著手考察,畢竟,懂技術的翻譯者,才翻得出精準又實用的內容,讓您的文件真正為產線、客戶與國際合作加分。別讓錯誤工業翻譯變成隱藏成本,一份正確的技術文件,不只是語言轉換,更是整個工業知識傳遞的核心環節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machinery-translationservices.com/information-detail-translation-mechanical.aspx?id=3083

不是翻得通順就夠了!學英文法律翻譯一定要懂的專業術語

 很多人在學英文法律翻譯時,會直覺覺得只要語意順暢、文法正確就好,但法律文件的世界,從來不是語感取勝的場域,這裡不講修辭、不靠煽情,而是完全仰賴用字精準、結構嚴密的硬實力,翻譯得再通順,如果錯用了一個術語,那整份文件都有可能出問題。

先來看幾個經典陷阱,像是 "shall" 和 "may" 這兩個字,一個表示義務,一個代表選擇權,看起來都跟「會」、「可以」有點關係,但翻錯,條款性質就完全跑偏,很多人初學會把這類字眼看作一般助動詞,但在法律文件裡,它們扮演的是明確規範與限制的角色,比如 "The tenant shall pay rent on the first day of each month" 這句裡的 "shall",不代表租客「應該」交房租,而是「必須」這麼做。

還有 "notwithstanding" 這個詞,初學者常會誤譯為「儘管」或「即使」,看起來像日常用語,其實它真正的法律含義是「即使前面有相反規定,也不影響本條的適用」,是個具備強烈優先權的詞,一個詞搞錯,整段條文可能會讓對方以為你答應了完全不同的事。

再來談談 "hereinafter"、「heretofore」或 "aforementioned" 這類語彙,雖然不常見,但法律文件中卻非常常用,用來指代之前提到過的對象或條文,讓整份文件在交叉引用上能清楚無誤,這些詞不但有其專屬功能,也維持整份合約的邏輯一致性。

除了字面上的理解,還得留意語境差異,像 "consideration" 一詞在法律中不單純指「考量」,而是指締約雙方的交換條件,是契約成立的基本元素之一,如果直接翻成「考慮」,整段條款的法律意涵就消失了。

38970292_l法律20250326
有時候,即使單詞你懂,詞組也會讓人頭疼,"Force majeure" 這種拉丁文背景的專有詞,代表的是「不可抗力因素」,通常會出現在合約裡保護雙方在遇到天災、戰爭等突發事件時免於違約責任,不熟的話很容易看成是什麼物理學術語,實際上卻是商業文件裡不可忽略的保護條款。

還有一點常被忽略,就是動詞變化帶來的語氣轉換,例如 "agree", "acknowledge", "warrant", "represent" 四個動詞雖然都能翻成「同意」或「確認」,但它們在法律語境下,分別對應不同的承諾強度與責任範圍,這種細微差異,才是讓翻譯真正專業的分水嶺。

想做好英文法律翻譯,單靠語言能力是不夠的,要理解雙語法律體系的邏輯,也要掌握契約文書的格式、常見用語與專有詞彙,這不是背幾個單字就能完成的任務,而是一場與文字細節的長期磨合,翻得通順,是入門;翻得準確,才是真本事,畢竟在法律文件裡,每一個字都代表著權利、義務和風險,而這些,不會因為你「看起來翻得很順」就自動生效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legal-translationservices.com/translation-law-information-Detailed.aspx?id=3076

日文翻譯社錯一個字,客戶信任價格瞬間歸零!品牌不能不懂的細節

 當品牌進軍日本市場時,日文翻譯社往往成了第一道門檻,看似簡單的一句話,只要其中一個字用錯,整體語意就可能走鐘,你可能沒想過,一個小失誤,會讓消費者立刻對品牌失去價格信任,甚至懷疑產品本身的品質與專業度,這不是誇張,而是市場真實在發生的狀況。

日文對語感的精準度有極高要求,文法細膩、語氣層次多,跟中文或英文不太一樣,就連一個敬語用錯的地方,都會讓品牌看起來不夠尊重客戶、不夠理解文化脈絡,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高風險警訊,因為語言錯誤一旦出現,消費者的感受是直接扣分,不會因為你是外國品牌就給多一點包容。

曾有品牌在產品介紹中,將「軽やか」誤譯成「軽率」,兩個詞雖然字面看起來接近,意思卻完全不同,前者是輕盈、舒服的形容,後者卻帶有輕浮、不成熟的意思,這樣的差異,不僅扭曲了產品形象,還會影響使用者的信賴感,一次錯誤就讓整份宣傳資料變成反效果,等於品牌自己在打自己的臉。

而這類錯誤,常常發生在壓價過後的翻譯案件中,當公司為了預算選擇低價日文翻譯社,結果拿到的翻譯稿可能沒有經過母語審稿,也沒有文化在地化的考量,就算語句沒明顯錯誤,整體看起來也會缺少日文應有的自然流暢感,這些翻譯看似省錢,其實是在賭品牌的專業形象。

41475275_l日文20250319
品牌最不該忽視的,就是翻譯品質跟價格之間的連動關係,真正專業的日文翻譯社,不只是語言轉換工具,而是懂得協助企業表達品牌語氣的夥伴,他們知道「用對一個字」的價值,也理解「說錯一個詞」的代價,好的翻譯會幫品牌打開市場,不好的翻譯只會讓你在競爭中被忽視。

翻譯細節也不是單靠經驗就能搞定的事情,它需要時間打磨、反覆確認、甚至不同情境下的語境調整,例如,在企業簡報中出現的「挑戰」這個詞,在日文中該用「挑戦する」還是「試みる」,語氣的重量與目的都不一樣,選錯了,就會改變觀眾接收到的態度與感覺。

很多品牌在跨入日本市場的初期,會把翻譯當作交差任務,但只要真正遇過一次錯字造成的信任崩盤,就會明白這不是小事,尤其是品牌建立初期,一切都還在爭取目光和信賴時,每一句話、每一段文字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。

日文翻譯不只是把中文變成日文那麼簡單,它關乎細節、專業、語感、文化、價格與尊重,選擇懂品牌的日文翻譯社,才能讓你在市場裡多一次被記住的機會,而不是因為一個字錯了,被徹底遺忘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translations-jp.com/japanese-houguan-translation-detail.aspx?id=3074

想申請韓國獎學金?學歷證明等文件的中文翻韓文要這樣準備

 想赴韓留學,獎學金當然是最佳助攻,而申請文件中的學歷證明、成績單、推薦信和自傳,幾乎全都需要提交韓文版本,很多人以為只要「找個會中文翻韓文的朋友幫忙翻一下」就能搞定,其實這種想法反而可能讓整個申請直接被刷掉,翻韓文不只是語言對照,更是一場文字與格式的精密合作,牽涉到官方用語、法律語境與文化期待。

學歷證明是最常見也最容易出錯的項目之一,像「國立成功大學」、「碩士學位」這類詞彙,翻成韓文時必須對照正確的對應語,而不是直接照字面直譯,韓國的審核人員非常重視這類詞彙的正式性與一致性,如果你的翻譯看起來像是自己輸入 Google 翻譯,再貼進 Word 檔印出來,那麼連誠意分都可能被扣光。

格式也是關鍵,有些韓國學校對於翻譯件格式有特定要求,例如中韓對照排版、官方印章、翻譯人簽名或翻譯公司認證章等,特別是政府機構提供的獎學金(像GKS)更會要求「翻譯證明書」一併附上,表示這份文件是由具備資格的翻譯人員或公司完成,並對內容負責,這些細節若忽略了,光是補件就可能來不及。

自傳與讀書計畫則是另一道挑戰,這類內容不只要求翻譯準確,更要求語氣與用詞貼近韓國申請書的慣用風格,台灣學生的中文寫作習慣,偏向委婉與含蓄,到了韓文中若不經調整,讀起來會像模糊敘述、缺乏邏輯重點,專業翻譯人員會根據你原文的意涵,重新整理語句結構,讓整篇自傳不僅忠實原意,更具說服力。

推薦信的翻譯又是另一個眉角多的部分,推薦人可能是教授、主管或校長,每個身分在韓文中都有對應的尊稱與書信語氣,錯用敬語等級,不只失禮,更可能讓審查者對文件真實性產生懷疑,翻譯時也不能自行增減內容或潤飾過度,要保留原文邏輯,但語氣上必須完全轉換到韓文語境。

12918508_l韓文20250625
有些文件,如在學證明或畢業證書還需經過「中譯韓」後再做公證或公證翻譯認證,這部分要特別注意:不是每家翻譯公司都能提供具法律效力的譯件,有意赴韓留學的學生,建議優先選擇有提供「翻譯公司章+翻譯證明+翻譯人簽章」三項組合的服務,才比較不會卡在行政流程中。

你可能會問,為什麼不能自己翻?其實可以,只是學校不一定接受,大多數韓國獎學金申請單位傾向看到由第三方翻譯者完成的文件,代表這份資料經過中立處理,比較具備公信力,如果你願意自行處理,記得還要找合格人員再檢閱一次,避免錯字、詞性用錯、名詞不統一等常見錯誤讓整份申請功虧一簣。

能不能申請上獎學金,除了你的實力,這些小細節也扮演關鍵角色,與其冒險省翻譯費,不如找熟悉申請流程又專精教育類韓文的翻譯團隊,幫你把關每一個段落、每一句話,讓你專注準備面試和申請內容,不用為了一個名詞的翻法來回修改三天。

一份清楚、標準又符合韓國文化預期的翻譯文件,不只是申請文件,它是你學術實力與準備態度的第一張門票,既然目標是出國進修,就讓中文翻韓文幫你走穩第一步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translations-kr.com/houguan-korean-detailed.aspx?id=3088

教育遊戲翻譯怎麼做?教師推薦的翻譯流程與資源一次看

 近年來,教育遊戲在課堂上的應用越來越廣,但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內容,就必須有精準又生動的翻譯,許多老師在挑選遊戲翻譯時,會尋找專業團隊或資深玩家兼譯者的協助,並會特別關注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推薦,畢竟,一款遊戲的翻譯好壞,不僅影響遊戲體驗,更直接左右學生的學習效果。

45645077_l遊戲20250402
教育遊戲翻譯最大的挑戰之一,是平衡準確性與趣味性,直接逐字翻譯,雖能保留原意,卻可能失去遊戲的幽默與互動感;反之,過度創意改寫,又可能偏離教學目標,因此,許多專業翻譯流程會包含三個步驟:第一步是確定學習重點與文化背景,第二步是由熟悉該學科的譯者進行初稿翻譯,第三步則由教育領域專家檢視內容,確保知識正確且語言自然。

在資源方面,老師們常用的工具包括教育專用詞彙庫、資料庫,以及實際測試遊戲的試玩平台,這些資源能讓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迅速找到最佳用詞,並避免誤解原文意圖。

對於想要入門或提升品質的團隊來說,參考經驗豐富的教育工作者所推薦的遊戲翻譯,是節省摸索時間、少走冤枉路的捷徑,好的翻譯流程與工具不僅讓遊戲內容更易懂,也讓教學成效加倍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game-translation.com/detailed-houguan-game-translation.aspx?id=3097

內容行銷不是Google翻譯能解決的事!翻譯公司實戰案例分享

 一間原本只經營國內市場的生活用品品牌,準備將電商網站推向新加坡和馬來西亞,他們原先的做法很直接,把中文商品文案丟進 Google 翻譯,再請助理微調語句,結果呢?流量進來了,購物車卻沒人結帳,直到幾週後,他們才意識到—文案看起來「像英文」,但讀起來卻完全「不像品牌」,這時他們找上翻譯公司,重新檢視整個英文內容,原來,機器翻出來的文字雖然勉強通順,但缺乏行銷語感與語境轉換。

46990041_l后冠20250723
像是中文直譯的「輕鬆打造質感生活」就變成 Easily build a stylish life,乍看沒錯,但對當地消費者來說完全沒有說服力,也不符合購物語境的語氣,這就是內容行銷翻譯與一般資訊型翻譯最大的差別—你不是在告知,而是在說服、吸引、引導行動。

翻譯公司接手後,從品牌定位開始調整語氣,將原本的中文文案重新轉化為地道、具有購買力的英文內容,例如,翻譯公司將主打文案改為 Elevate your everyday with effortless elegance. 不只語感更自然,也與產品形象連結得更緊密,配合廣告投放後,網站轉換率也明顯提升。

這樣的例子不只一個,另一家科技新創公司想把白皮書翻譯成英文送到國外媒體曝光,但初版翻譯版本太過書面,缺乏產業術語與專業語感,後來翻譯團隊針對他們的 B2B 對象重新調整內容,除了語言準確,更融入當地專業領域常見的表達方式。

這些實例讓我們發現,一份文案是否能有效說服受眾,取決於語氣、節奏、文化語境,這些都不是免費翻譯工具能提供的,當你希望品牌資訊走出台灣、進入真正的國際市場,與其冒著踩雷風險,不如一次交給有經驗的翻譯公司處理。

畢竟,一份寫得再精美的中文文案,若翻成英文後失去原本的情感與力量,不僅無法行銷,甚至會拉低品牌印象,而翻譯公司不只懂語言,更需懂品牌在市場上的說話方式,當翻譯不只是文字的對應,而是整體溝通策略的一部分,你才會真正感受到翻譯價值所帶來的轉換力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houguan-translation-services.com/translation/newsinfo-936.asp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