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款遊戲能不能走出韓國、打進全球市場,不只是靠畫面和玩法,語言也是成敗關鍵,很多韓國遊戲開發者一開始沒有特別重視翻譯,結果遊戲內容明明很有趣,但因為語言上的失誤或不自然,讓外國玩家玩得一頭霧水,這其實是個老問題,也是一個韓語翻譯持續被考驗的課題。
韓語和其他語言在語序、敬語、情緒表達上差異滿大的,一句在韓文裡非常有禮貌又自然的話,如果硬翻成英文、中文或其他語言,可能就變成生硬的陳述句,甚至完全沒了語氣,這不只是語言轉換,更是文化落差的處理,有時候不是詞不對,而是語感錯位,聽起來就很彆扭。
舉個例子,一些韓國遊戲角色會在對話中頻繁使用敬語或感嘆詞,讓角色的性格看起來溫柔或親切,但在翻成英文時,如果沒有對應語境去處理,很容易讓角色變得沒有特色,甚至顯得過於平板,這種翻譯上的錯位,會讓角色魅力流失,也直接影響玩家的投入感。
遊戲裡的文本,不只是對話,還包括介面、任務說明、技能描述,甚至成就提示,這些看起來簡單,其實超考驗翻譯功力,因為它們不但要正確,還要順眼,能快速讓玩家理解,不能讓人邊玩邊查字典,這也是為什麼不少韓國遊戲在推出多語系版本時,會找熟悉目標語言文化的翻譯團隊,而不是單靠機器翻譯或低價外包。
有趣的是,一些成功的韓國遊戲,其翻譯不只是正確,還加入了當地玩家熟悉的語言風格,例如在英文版中使用西方流行語,讓角色更貼近歐美玩家的語言習慣;而在中文版中,可能會套用一些符合中文語境的俏皮語或流行詞,讓角色互動更有親切感,這種調整看似細節,卻往往才是玩家願意留下來玩的原因之一。
不過也不能亂加本地化風格,太超過就會讓人覺得「這角色怎麼不像原本的樣子了?」這時候翻譯就變成一種拿捏藝術,要保持角色本質不變,又讓語言貼合玩家習慣,這種工作看似簡單,其實比做劇情翻譯還要難,因為一點點口氣錯誤,角色就會從溫柔變機械、從酷炫變搞笑。
除了語言調整,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挑戰,就是文字長度,韓文表達同樣意思可能只要幾個字,但英文或中文就要多出一倍以上的字數,這對UI設計來說就是一場災難,翻譯者常常得在有限的空間中塞下完整意思,還要兼顧美感和可讀性,這種壓力不是每個語言轉換都會遇到的。
如果說好遊戲靠創意撐起來,那麼全球化的過程就靠韓語翻譯撐起來,韓語遊戲要打動不同語系玩家,不能只是翻字,還要翻心情、翻節奏、翻文化,只要這些細節到位,無論玩家來自哪個國家,打開遊戲的那一刻都能感覺:「這是我懂的世界,我想繼續玩下去。」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translations-kr.com/houguan-korean-detailed.aspx?id=3071
2025年6月9日 星期一
韓語翻譯中的遊戲挑戰:如何讓全球玩家認同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