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以為學會「안녕하세요」就能輕鬆應對韓語翻譯?那可能只是剛走進敬語的迷宮門口,韓語的敬語體系不只複雜,更處處藏有細節地雷,不同年紀、職場輩分、交情深淺,都會影響說話方式,讓翻譯工作變成一場語境與語氣的精密調校。
韓語敬語有很多層級,像是「합니다體」、「해요體」、「하게體」,每一種都有適用場景,問題來了,中文並沒有這麼分明的敬語分級,比起語尾變化,中文更多是用詞選擇和語氣表達尊重,這就讓翻譯者面臨一個大挑戰——怎麼轉換語氣,又不失禮貌,還能讓中文讀者覺得自然。
像是韓文裡常聽到的「모시고 가겠습니다」,如果硬翻成「我將帶著您一同前往」,聽起來好像沒錯,但語氣過度鄭重,放在日常對話裡反而怪怪的,實際翻譯時,也許「我陪您過去」反而更貼近原意,又不失禮貌,這種看起來小小的差異,其實都來自對語境的判斷。
更有趣的是,韓國文化對禮貌的敏感程度,比中文使用者習慣得多,即使只是用錯一個語尾,都可能被視為沒大沒小,而中文講話中較少用語尾顯示輩分,所以這類差異得用語調或上下文補足,例如翻譯長官對下屬講話時,要想辦法保留那種「我有權威但不兇」的語氣,這就不能只靠字面轉換,得靠語感去重建語境。
還有一種陷阱,就是稱謂,韓文裡「선배」「후배」「과장님」「이사님」這類稱呼非常具象,跟職位、年資密切相關,但中文翻譯時,「學長」、「經理」可能就無法精確對應,翻得太生硬,讀者不懂;翻得太模糊,又失去了原本的尊重層次,這種時候,翻譯者得靈活調整,有時甚至需要補充資訊,才能讓中文讀者明白角色之間的關係張力。
語境轉換還會碰到文化語感的落差,例如韓劇裡常見的「고생 많으셨습니다」,字面是「您辛苦了」,但在中文環境裡,這句話容易顯得做作或不自然,直接照翻,有時會讓語氣過度戲劇化,不如換成「今天辛苦你了」、「謝謝你這麼用心」,才能兼顧語意與語感。
如果只把韓文翻成中文,卻忘記思考這句話在什麼情境下說、對誰說、說話的人是什麼身分,就容易讓譯文失焦,韓語翻譯真正的難點,是要讓對話自然地在中文語境裡成立,角色關係清楚,語氣得體,不造作、不含糊。
所以說韓語翻譯真的不只是「翻對字」,敬語是表面,語境才是核心,能把一句話翻到讓人聽起來舒服,又準確傳達說話者的立場與情緒,那才是韓語翻譯的真正功夫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translations-kr.com/houguan-korean-detailed.aspx?id=3084
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
敬語陷阱與語境轉換:韓語翻譯不只是對字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